人工智能方兴未艾,日前2020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峰会(CCF-GAIR 2020)在深圳圆满落幕,本次峰会以“AI 新基建、产业新机遇”为主题,会议上汇聚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各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一同探讨与推动人工智能的应用与发展。
什么是CCF-GAIR
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峰会及CCF-GAIR,若非人工智能领域或长期对人工智能有所关注,定然会对此峰会感觉到陌生。其实不然,CCF-GAIR始于2016,它是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的人工智能盛会,致力于打造国内AI和机器人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跨界最广的学术、工业和投资平台。
纵观五年的发展路程,由2016年最初的人工智能专场、机器人与无人机专场、智能驾驶专场三专场大板块,到2020年的AI 前沿、机器人前沿、前沿语音技术、联邦学习与大数据隐私、AI芯片、智能驾驶、AIoT、智慧城市“新基建”、企业服务、工业互联网、AI金融、视觉智能城市物联、医疗科技、AI+艺术、AI源创等15 个 AI 专场。无一不印证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中的细分。
而今AI、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特高压等新基建迎来历史发展机遇期,故本次大会也围绕其展开,那么新基建带来了哪些新机遇?
新基建带来的新机遇
今年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点提及与央视新闻进行了集中的报道,让“新基建”一词迅速走红,当然这只是直接原因,而必然原因是发展所趋,疫情之下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而为加速这种新常态的形成,更为夯实新业态的基础,故大力推动“新基建”。
就如同2008年一轮大的“铁、公、基”三项为主的老基建,加速了一批内陆高铁枢纽城市的崛起,诸如:重庆、成都、武汉、西安、郑州、长沙等城市,奠定了它们在全国城市版图中的地位。而“新基建”也成为众多城市新宠儿,毕竟它可能是下一个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契机。
从2019年国内PPP项目库数据来看“新基建”约1000亿元,占比0.5%左右,总量不大,但据今年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截至3月5日,汇总24个省市区发布的未来投资计划清单,涉及2.2万个项目,规模总量达到47.6万亿元,2020年度计划投资8万亿,“新基建”占比已在10%左右,其重要性逐步凸显。
但是“新基建”仍有别于老基建,如果说老基建模式主要是依靠国家财力驱动,它讲究的是公平,那么“新基建”更符合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因为“新基建”单靠国家力量难以一蹴而就,更需要社会资本的驱动,毕竟不管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都与具体产业挂钩,那么一个城市经济实力与产业结构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要把握“新基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更需要倚靠人工智能企业与人工智能人才等社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