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制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你会选择职业教育吗?

作者:华工智云 发布于:2021-01-14 11:13:11 浏览:1076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国之发展基于青少年的教育。

 

职业教育改革与“双元”制

提到职业教育改革就不能不提一个词语“双元”,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之中就特别强调了“双元”育人。简单来说就是校企共同进行人才培养。


双元制教育并非我国独创,而是“舶来品”。双元制教育来自制造业强国——德国,这也是德国能成为制造业强国的原因之一。德国的双元化教育即校企共同培养人才,让学生能做到一半的时间在职业院校学习,另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工作,学业结束后参加全国统一资格考试,拿到国家认可的执业资格证书,以此做到“毕业即就业”。

它的成功主要建立在社会价值取向与完善的制度体系基础之上:其一,完善的资格证书体系;据悉,在德国,大约有350种官方承认的职业执业资格证书,这构成了超过2万种职业的技术门槛。其二,兴趣出发方向明确;德国的学生从小升初阶段就开始确定往后的方向是升学还是就业,到初升高阶段选择走职业教育或上大学,且不是基于成绩而是学生的兴趣与意愿。其三,实用主义的国情;德国并没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情结,更多的是学以致用,职业教育相较于通识教育,能更好的衔接就业,实习期就有工资领取,可有效的缓解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蓝领在德国除了社会地位不低外,工资也不低。


这也是为何德国仅有约20%的学生选择进入大学,80%选择接受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教育改革对初升高的影响

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必然会从源头入手,回顾202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就可见一二。通知中提出要“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适度扩大中职招生规模。”意味着高考录取率逐步提升的同时,中考的竞争将越发的激烈。

虽然双元制推进德国制造业的发展,我国也积极借鉴、融合于本国教育之中,但是否意味着家长们支持孩子选择职业教育这条路?就笔者看来,现阶段职业教育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存在一定的问答,诸如:1、以文化课分数为升学凭证,势必存在一定马太效应,学习环境难以得到保障;2、学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毕业季野鸡学校易掺杂其间;3、职教体系不够完善。

所以对于是否选择职业教育,就现阶段而言更需要基于这三点慎重考虑:第一,重中之重文化成绩,毕竟我国现阶段仍以文化分为主要升学参考条件;第二,孩子的兴趣爱好,有兴趣的支撑能让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妙趣横生;第三,未来发展趋势与职业的关联。若符合这三点,选择一个朝阳的职业技术专业,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热门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