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元宵才算过完年!元宵节的分量可不轻,它是“三元节”中的“上元节”又称“上元灯节”,一个“灯”字便道出了其习俗赏花灯,而后各地更演变出: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不过演变至今全国人民记忆最深刻也最统一习俗莫过于吃元宵/汤圆。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先有元宵节还是先有元宵/汤圆?今天就聊聊节日美食——元宵。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虽然都耳熟能详,但其来历不及春节的打年兽、端午纪念屈原、中秋嫦娥奔月这些传说与历史让人记忆犹新。虽元宵节也衍生出诸如:汉文帝为庆祝“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而演变而成等等传说。
不过元宵节其实是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随着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与发展,在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这正是元宵节的雏形。随着佛教兴盛南北朝时期,元宵张灯渐成风气,到了唐朝元宵张灯才成为法定之事。
由此看来元宵节可以说起于汉、盛于南北朝、定于唐,形成的过程十分的漫长,不过即使经过了如此长的时间,元宵/汤圆却还未出现。直至宋代民间开始流行一种元宵节的新奇食品——“浮元子”后称“元宵”,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让人联想到元宵节时新年第一轮圆月,更赋予家人团圆、团聚之意,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所以每年家家户户正月十五都要吃元宵。
元宵与汤圆大有不同
元宵节时至今日,全国统一的习俗就是“吃”,虽然看起来一样,不过南方叫做“汤圆”,北方叫做“元宵”,两种相似的食物却大有不同:
做法不同
汤圆是包出来的,元宵是滚出来的。
汤圆是把生糯米粉先用热水或冷水,和成粉团,然后把各种馅心包进去,搓成圆圆的,表皮光滑黏糯;元宵是要先做好固体的馅儿切成小块儿,蘸上水,然后在放满生糯米粉的筛漏上摇,边摇边撒点儿水,等馅儿全滚上粉滚成圆球,表皮干燥松软、不光滑。
馅料不同
南北口味不一,不得不提及“咸甜之争”,南方的汤圆可咸可甜、可荤可素,除了最为传统的黑芝麻、花生、五仁、豆沙,市面上很多水果馅儿,也有不少鲜花口味的像茉莉花、桂花馅儿,还有标榜粗杂粮的紫薯、栗子馅儿等等。而北方元宵相对单一都是甜口的,传统点就是黑芝麻、花生馅儿。
吃法不同
虽吃法大都下锅煮,只是汤圆煮熟需要的时间短些,大概煮沸后3~5 分钟浮起来就好,煮后的汤是清汤; 元宵煮熟需要的时间长些,往往要 5-10 分钟,煮后的汤因为生糯米粉吸水变浑汤。
储藏不同
汤圆可以冷冻起来,保质期比较长,全国各地超市都能买到速冻汤圆,全年也都可以吃到。南方有些地区会在春节、冬至等节气吃汤圆。元宵稍多放几天或者冷冻后,就容易开裂,保质期很短,所以通常都只有北方能够现场制作、当日售卖,这也让元宵逐步败下阵来。
不过无论是元宵还是汤圆,在此元宵佳节之际,别忘了吃上一碗。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