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乘车投币到扫码支付、从排队缴费到扫码预约、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等等,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让生活更加的便利,而构建这一切的基础来源一个小小的二维码。
你认为二维码是由微信或淘宝两大佬发明,实际它不仅不是,且也并非诞生于中国,但发展于中国,今天就说一说二维码的前世今生。
二维码的前世
二维码的前世是大家所熟知的条形码。
条形码诞生于1949年,它是由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条形码可以看作是机器识别的符号,类似于人们要靠文字、数字等来识别信息。
条形码之所以让人熟知,因为它广泛的印在商品包装上,用于记录商品的信息,商家以此来把控进销存、跟踪商品、降低成本及会员卡。而条形码首次应用于商品在1974年6月26日,美国俄亥俄州特洛伊城的一个超市,卖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印有条码的商品——箭牌口香糖,这个商品目前还收藏在美国的国家博物馆里。
而后由于其种种优越性,让条形码在70年代和80年代开始迅速普及,一只延续至今,现在,每一天,条码都会被扫码80亿次。
二维码的诞生
条形码虽应用广泛,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需要储存记录数据更多,特别是高精度的汽车零配件需要匹配很多信息(原料来源、产地等),而传统的条形码信息容量很有限。
当时丰田的汽车零配件供应商日本电装就遇到上述问题,成为二维码诞生的一个契机。为此日本电装让旗下的负责信息技术的子公司——DensoWave,承接下了这一任务。终于在腾弘原带领团队进行了两年的研究,终于将标签上的一维码升级成二维码,信息储量一下增加了250倍!
至此最初的二维码由此诞生。
放错位置的宝藏
二维码虽然诞生于日本,然而创始人腾弘原并不看好二维码的发展前景,只针对企业用户量身定制的二维码洽谈收费。
所以二维码的应用与发展一直不温不火,大部分时候都只被用于记录信息,只至一位毕业就远赴日本工作,经过多年打拼,在2001年接触一个日本民营医院的看护管理项目时发现,日本医院在对患者和药品进行管理时都引入二维码和PDA的应用。而被它深深的吸引住,认为其大有可为,经过十五天的思考,辞去工作开始了二维码创业之旅。
王越可谓中国二维码之父,将二维码引入国内,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终于在2012年中国二维码市场爆发,当年5月,微信正式推出“扫一扫”功能,尝试以二维码为入口。到2016年据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就已达5.5万亿美元。其普及之快无不让人感叹。
仿佛错过了100个亿
二维码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革,也带了无限商机,而在2018年支付宝全面登陆日本,即有声音指出,二维码功能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方拟重申二维码的专利收益权,欲每次收取1分钱。
遗憾的是早在2011年,凌空网创始人徐蔚就已经申请“二维码扫一扫”专利,并先后拿下了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区域的二维码扫码技术专利权。
若按照每次扫码收取一分钱专利费,光现在他每年光在中国就能赚上50亿元了,若是全球瞬间感觉错过100亿。这一系列操作,颇有一种“师夷长技以制夷”之感,百年前西方列强以中国发明的火药打开中国的大门,而今中国以日本发明的二维码,让移动支付拓展全球。
这是可以说是偶然,更是必然,因为这是万众创新的号召、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共享经济”的具体呈现,如今除了普及的二维码模式,也逐步在扫码支付基础上采取生物识别、无感支付等功能的“生物识别+信用支付”用于解决售检票、支付等方面问题。